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、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近日在出席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举办的网上视频座谈会时表示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今年GDP增速很难实现6%的目标。鉴于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,建议今年不再设定GDP增长目标。
记者从人民银行获悉,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2020年第一季度例会。会议指出,要跟踪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,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,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,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。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,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,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。
面对高度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,我国一方面应密切观察,做好政策储备,严防输入性金融风险;另一方面,应坚持“以我为主”,努力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。面对疫情短期冲击,货币政策及时有力,金融服务已经较好地发挥了作用;但一些深层次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逐步解决,既要更加灵活适度,也不能搞“大水漫灌”
我国疫情态势向好、经济发展有序推进,这成为国内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基石。但全球疫情蔓延、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大,不免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外部压力。近期我国金融市场表现如何?怎样支撑市场持续平稳运行?未来宏观政策工具箱还有哪些工具?
在美联储加码货币政策、全球掀起新一轮“宽松潮”情形下,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更加注重“以我为主”。同时,美联储货币政策剧烈摆动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力也在减弱。
自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以来,股票、原油市场均遭重创,甚至传统避险资产黄金价格也出现下跌。在全球多数资产遭遇“无差别抛售”狂潮之际,唯独美元近期在美联储连续降息、出台一系列量化宽松政策之际逆势走强。市场担忧,美元持续走强或将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。
继实行“零利率”后,美联储打开了流动性“水龙头”。3月23日,美联储宣布将实施不限量、开放式量化宽松。这已是美联储在1个月之内第三次推出超常规货币政策。
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暴发以来,美联储已连续多次出台货币宽松政策支撑经济,更史无前例地推出“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”,但美国股市连续下跌趋势依然难以遏制。只有采取有效措施阻断疫情扩散,美国才能重塑投资者信心,遏制股市下跌态势。
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3日宣布,将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,不设额度上限,旨在支撑美国经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,支持市场平稳运行。同时,美联储还出台一系列新举措支持向企业和家庭放贷,政策托底和救市意图明显。
3月22日,国新办举行应对国际疫情影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布会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、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亮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超、国家外汇局副局长宣昌能介绍应对国际疫情影响,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有关情况。
国务院新闻办今天(22日)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了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、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相关情况,传递了增强市场信心、维护市场预期的积极信号。
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1—2月份国内生产需求下降,就业物价压力上升。如何看待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形势和后期走势?这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。